新闻中心

欢迎关注北京利博恒远及行业的实时动态

羧甲基纤维素CMC与黄原胶的协同增稠效应研究


  羧甲基纤维素CMC与黄原胶的协同作用源于其分子结构的互补性。CMC的线性β-1.4葡聚糖链与黄原胶的带侧链五糖重复单元在溶液中形成三维网络,当两者质量比处于1:1至2:1范围时,零剪切粘度可出现显著提升。这种增效作用在pH6-8区间表现稳定,源于羧甲基与酸基团的离子化程度达到平衡。

  流变学测试显示复配体系具有独特的剪切稀化行为。在剪切速率0.1-100s^-1范围内,复配溶液的表观粘度下降幅度比单一组分减少15-20%,说明协同网络对机械剪切具有更好耐受性。动态振荡实验测得复配体系的损耗角正切值(tanδ)较单一组分降低0.2-0.3.证实弹性模量的提升幅度大于粘性模量。

  温度稳定性测试表明,复配溶液在85℃热处理30分钟后粘度保留率可达85%以上。黄原胶的热可逆凝胶特性与CMC的热稳定性形成互补,当CMC取代度保持在0.7-1.2时,复配体系在冷冻-解冻循环中的脱水收缩现象可减少40%。这种特性使其在冰淇淋等冷冻食品中具有应用价值。

  离子强度影响研究表明,氯化钠浓度超过0.3mol/L时会削弱协同效应。此时黄原胶分子侧链的收缩导致与CMC的主链相互作用减弱,但在钙离子存在条件下,二价金属离子可充当交联剂使复配体系形成更致密的网络结构。该现象在豆腐等含钙食品体系中具有实际意义。

  在实际应用方面,复配比例需要根据食品基质调整。酸性饮料中建议CMC占比提高至70%,利用其更好的酸稳定性;而中性乳制品中黄原胶占比可提升至50%,发挥其与酪蛋白的相容性优势。在肉制品加工中,复配增稠剂的添加量控制在0.3-0.5%时可改善保水性而不影响质构。


相关新闻